铃铃铃~铃铃铃~
深夜安静的监护室
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您好,是重症监护室么?
“这里有一位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需紧急转入GICU行进一步治疗,请紧急备床!”GICU值班医生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立刻准备接收患者。
根据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相关物品、各种监护仪器及抢救设备等,在床边严阵以待。
随着急促的开门声,一个重度“肥胖”的小姑娘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进入大家的视野:
患者情况很差,
呈端坐呼吸、面罩给氧10L/min、
心率123次/分、呼吸频率40-50次/分,
指尖氧饱和度80-85%,
此时已明显呈现心力衰竭表现,
情况紧急。
评估完患者病情后,医师决定立即给予患者呼吸机辅助无创正压通气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
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发现患者不能耐受,呼吸机无法正常进行气体交换,与家属沟通并征得同意后紧急给予床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相关改善措施。
经过GICU医护人员半个小时的全力抢救,患者生命体征终于趋于稳定。监护显示血压128/58mmHg,心率97次/分,指尖氧饱和度96%。
医护人员和家属松下了一直紧绷的神经。同时,患者家属提出疑问:“医生,我家孩子以前没有这么胖,近一个月,体重明显增加,这是怎么了?”
随着医师与家属的深入沟通,谜底终于解开。
原来小姑娘8个月前曾被诊断为“膜性肾病”并遵医嘱行“甲泼尼龙+他克莫司”等相关药物口服治疗,近一个月,小姑娘体重明显增加,家属原以为是小姑娘胃口好,在长身体,就没过多在意。
两周前患者曾出现胸闷、咳嗽现象并于外院就诊,症状缓解后出院。
今日胸闷、气喘症状加重且无法自行缓解,并出现端坐呼吸,拨打120求救电话后急诊收入我院治疗,无奈患者心衰症状较重,普通病房无法满足治疗需求,所以才紧急转入监护室行进一步治疗方案。
不是肥胖,而是“水肿”
了解大概情况后,医师明确告诉患者家属,患者明显增加的体重不是因为肥胖造成的而是因为严重水肿引发的,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并对症处理从而导致了后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一系列问题。
家属听后也比较懊悔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水肿”症状。
医生明确病因后,为患者进行了彩超等相关化验检查。
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郭琳查看患者及相关检查结果后给予明确治疗方案: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是容量过负荷、心力衰竭的问题。首先要快速的脱水,减少心脏前负荷,改善心衰症状,同时持续肝素泵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动态监测凝血功能。
按照治疗方案我们持续给予床旁血滤脱水处理,短短9天,患者净脱水36000ml!相当于什么概念?也就是说短短9天小姑娘就成功“减肥”72斤,平均每天6斤。
小姑娘跟刚入科时对比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大家是不是有疑问
还可以这样快速脱水?
重症监护室里的工作人员有丰富的急危重症诊疗经验,有各种监护仪器及监测保驾护航,所以在治疗上我们敢于“大开大合”,从而达到快速抢救患者的目的。
当然,效果也显而易见,经过短短数天的治疗,小姑娘心衰症状明显较前改善,肺部情况也明显好转,成功脱离呼吸、拔出气管插管并转入普通病房行继续专科治疗!
水肿与肥胖如何正确区分呢?
水肿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通常情况下,脚踝、腿部和手臂最为常见。
凹陷性水肿,指按压后会有凹陷,放松后凹陷位置会慢慢恢复。
非凹陷性水肿,可能会伴有疼痛、发热或红肿等症状。
肥胖通常表现为全身性脂肪堆积,皮下脂肪层增厚,按压后不容易出现凹陷现象,肤质相对较紧,且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常见的局部肥胖部位包括腹部、臀部、大腿等。